close

Logistics一直以來被翻譯成物流, 最簡單的定義是把貨品依據需求(由業主指示, 業主可以是供應商/製造商/經銷商/客戶/消費者)在指定的時間送到指定的地點. 這一連串的作業, 其中包括貨品倉儲, 輸配送, 以及貨物通關(如果有其必要的話), 是最單純的物流動作, 複雜一點的情況是當貨物的輸送牽涉到國際運輸, 則衍生出的是跨國性物流商間的合作, 或是由貨主自行在不同區域間搜尋可合作之物流商.

但牽引Logistics的是終端消費者的消費意向, 其左右的包括:

  • 零售點該鋪多少種類的貨? 每一種類的貨該上架的數量是多少? 該在哪個時間點進行訂貨? 消費者購買到的若是瑕疵品, 該如何進行退回或維修的作業?
  • 經銷商或配銷商要傷腦筋的是貨品該鋪至那些終端零售點? 該鋪多少種類及數量? 配送的計畫如何? 該向上游進多貨?
  • 製造商要煩惱的是終端消費變化過快, 導致生產計畫難以訂定,必須要以庫存來因應. 但庫存的上升代表的是產品價格的跌落. 再者, 生產計畫不確定, 影響所及是向上游供應商的採購行為, 以及採購的成本, 為此只好屯積大量的原物料庫存來穩定生產線, 只是這種作法, 賠上的是製造商的整體營運成本

所以, Logistics在全球化的模式下, 已漸漸需要與供應鏈綁上關係...


依據上述的情況, Logistics就個人見解, 翻譯成運籌較能貼近現實的情況. 其需要考量的範圍需要擴及整個產業供應鏈, 從採購->備料->生產->儲存->運輸->通關->行銷->銷售->退回等, 全部都需納入Logistics的運作範圍

 


 

上述是以縱向方式檢視整個供應鏈中Logistics的作業流向, 但現今的產業趨勢是以專業分工為指導原則, 單一企業要包山包海的情況已漸漸減少, 所以在整個供應鏈中, 屬於橫向的傳統物流商即需介入與企業合作, 讓製造商能專注於核心技能以及將營運成本以最高的利用率花在其最具競爭力的支出上.

  1. 以倉儲而言, 是一個需要支出大量固定成本但營運毛利率卻無法提高的行業. 其固定成本如下:
    • 倉儲空間
    • 倉儲設備
    • 倉儲運作人力
    • 倉儲運作之軟體投資
    • 訂單處理缺失成本
    • 倉儲管理缺失成本(貨物盤虧, 貨物因管理不善過期報廢, ...)
  2. 以運輸而言, 大量的競爭對手造成在營運毛利率下降的危機:
    • 固定營運成本:
      • 車隊硬體設備
      • 車隊人力
      • 車隊暫存區據點(車隊不可能無止盡一直在路上走, 需要一暫存點進行貨物的整理)
      • 車隊運作固定成本
      • 複合式運輸額外成本(貨物包裝改變, 運輸方式變更的額外運作設備及人力)
    • 競爭者眾:
      • 運輸的完成不外乎就是把貨物從某一地移到另一地, 所以以台灣的情況來說, 多的是個人且有一個貨櫃車頭的司機, 就可以接單開始送貨, 而這些個人也許只要有一點小利差, 就可以隨便接單, 造成一般的運輸公司被迫需要降價與這些個人競爭以求生存.
      • 但難道運輸公司除了降價外就沒有其他作法了嗎? 倒不一定, 對於一些重視企業形象以及服務品質的公司, 價格的高低並不是最主要的考量因素, 它們要求的是運輸的品質以及對於客戶的承諾, 而這些都不是一般個人戶所能提供的, 也就是說, 這幾個部分是第三方物流運輸公司在價格不降下的加值服務內容, 包括客戶可以以較高的成本取得隨時可以使用之運輸能量, 以較高的成本取得配送的品質, 以較高的成本來保証貨物在運送過程中的損失達到最少.
      • 上述這些是在告訴從事第三方物流的企業, 當競爭者多時, 並非是世界末日的來臨, 反而應該深思, 企業本身的利基點在何處? 是否可以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加值服務? 這些我們會在後續第三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的章節說明.

 


另一個與Logistics相關性極高的議題, 在這邊也需要提出來討論: 資訊流

 

先給資訊流一個定義: 需要合作各方的資訊能力都有一定程度,在協同運作的過程中,透過雙方資訊系統的輔助,讓彼此了解交易的進行過程、交易過程所需相關資訊的交換、交易的處理進度、甚至在今日的線上刷卡,就是將資訊流應用在金流上的例子。當然,過去企業認為資訊的溝通會影響其競爭力的時代已經過去的,以供應鏈上每一個運作個體生死與共的情況看來,資訊流的相關應用已很普遍出現在企業與企業間的商業行為。

也許大家要問, Logistics跟資訊流到底關聯性何在?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Logistics
    全站熱搜

    個人資料保護顧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