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已經介紹過Consignment、VMI,兩種作業模式,JIT未來有機會再來闢專文討論。

本文將來探討,在製造業的供應鏈上,如何使用JIT、VMI、Consignment來改善供應鏈的Inbound Logistics執行效率。

供應鏈中Inbound Logistics的執行績效可以從很多不同構面來探討,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KPI就是供應鏈上的整體庫存(包括原物料、零組件、半成品、終端製成品)是否可以有效降低。在供應鏈領域工作的,都了解不管是哪一種型態的庫存,在供應鏈上只要屯積,就會讓終端產品的售價跌落(因為供過於求),同時,也會增加供應鏈上的庫存管理成本。所以,如何降低企業內的各類庫存,一直是企業致力的焦點(現在甚少有企業會考慮整個供應鏈上的庫存,但實質上,影響終端產品價格最大的,是供應鏈上的庫存,而非單一企業的庫存)。

VMI+Consignment
首先,為能讓供應鏈的供需變化,快速傳遞到每一個須要知悉的廠商節點上,VMI是首要導入的運作架構。下游製造商與上游供應商需先建立一個物流協同作業資訊平台,在此平台上,製造商提供「生產計畫」、「物料需求計畫」、「物料策略」、「現有庫存」等資訊;而供應商必須公開其「生產計畫」、「現有成品庫存」等資訊。
供應商在取得下游製造商的生產資訊以及物料需求計畫後,依據雙方協力訂定的補貨計畫,將製造商所需的物料送往指定的地點存放(可以是供應商自家控管的倉庫、第三方倉儲(物流中心)、製造商的倉庫),同時,依據這些資訊,供應商擬定自家的生產計畫。此時,製造商為了將低物料庫存的成本,同時亦考量內部生產線的流暢度,可以要求供應商將物料Consignment至離製造商生產工廠較近的儲存地點。

JIT的加入
製造商生產線在預估近期內所要使用之物料後,透過相關資訊系統,計算出最終之物料淨需求數量(需考量安全庫存、供應商已出貨在途庫存、理貨檢驗中之庫存、以及已送往生產線之在途庫存等),這些相關資訊透過資訊系統,傳遞給倉儲單位人員,倉儲單位人員依需求將物料送往生產線使用,當生產線接收這些物料,Consignment物料的性質就正式轉變成製造商購買之庫存。而倉儲人員提領之物料資訊,並須同步回傳予供應商,讓供應商依據補貨計畫,自行決定是否要進行補貨作業。
在運作過程中,因生產線需求才領取必要的物料,達成JIT之運作精神。物料一直到生產線領用後方計入製造商本身之庫存,即為Consignment的作法。而供應商在為製造商備料之庫存發生異動後,自動進行補貨,即滿足VMI的運作原則。

當然,在運作過程中,有許多待解的問題:

  • 若是物料是Consignment在製造商的倉庫中,誰該負起管理的責任?雖然理論上應該由供應商自行處理,但製造商可能在某種因素下,希望能代為管理,此種情況該如何處理?
  • Consignment之物料若是屬於保稅品,即可能牽涉到在當初運輸過海關時的帳務問題,因為這些Consignment物料並非屬於製造商的財產,但卻登記是存放在製造商的管理地點,如此,當海關在進行雙邊的盤點時,該如何處理這些情況?
  • 保稅Consignment物料的退貨問題?是否有退貨期限?
  • 若製造商本身並無專屬之倉庫,則運作JIT即會面臨高頻率的運輸問題,以及運輸業務必須隨時待命之高作業成本。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Logistics
    全站熱搜

    個人資料保護顧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